1.
我自学英语已经快两百天了。有了多大的进步,我还真不好说。
赖世雄的《中级美国英语教程》有148课,我已经学到第142课,这周会学完这本教材。
下一册是《高级美国英语教程》,只有38课。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,大概个把月就能完成吧。
可是,最近看了一本书叫《把你的英语用起来》,看到书中推荐了一些英语教材,说这个教材多么多么好,说那个多么多么权威。
像eslpod和Englishpod这些课程资料我以前就收集过。 看书上说的那么好,我就有点坐不住了。
我寻思着,我学的了这么久赖世雄的美语教程,我好像也没感觉到英语有太大进步啊。
我就很想换个教材。很想把赖世雄的课程放下。换个类似于eslpod那样的纯英语的讲座来试试。
我有点迫不及待。
所以,前些天有点心不在焉了。
我忍不住把早先收藏的eslpod拿出来,开始准备新的学习了。
2.
可我总还是会想到没有完成赖世雄的教程,所以,我总还是不能安心的去学那个eslpod。
就有点脚踏两只船的意思。
于是,我再学赖世雄的课程时就有点漫不经心。
挣扎了几天,我还是把心收回来,继续认认真真的学赖世雄的课程。
好好想一想,要把一个课程学完,学到的东西才比较系统。
不管是赖世雄的这套课程,还是像知名度很高的《新概念英语》,作为一个教程,他的编写都有一个体系,有一些前后的衔接。
继续往后学,会对前面学到的东西有巩固作用。很明显,前后课程都会有一些单词的重复。这样能加深记忆。
而且赖世雄的讲解,也会反复告诉大家一些更贴近生活的表达。至少是以前我在学校的学习中没有遇到的。
如果现在中断了,换了课程,那就是半途而废。。
其实,我很久以前就有学过一段时间的新概念英语,不过,我也是很快放弃了。
再经典,再好用的课程,不能坚持学下去,也是徒劳的。
我现在要再次提醒自己:
一套课程要学完了,再去进行下一个。
不要学个几天又老是想换。
倘若把心思用在换教材上,却不是安心的学习。那是舍本逐末。
3.
我发现我的阅读也有类似状况。
很久以前我读到一半的《人类简史》还在微信读书app里。进度仍然是一半。
我把《书虫》系列英语读物,加入到微信读书的书架上了,好几本。
还有我早早就搜罗的《伟大的电影》《拖延心理学》《写作是门手艺》《6个月学会任何一种外语》,
还有最近或辛苦找到的,或是偶尔遇到的一些书,例如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《贪婪的多巴胺》《把你的英语用起来》《写作这回事》《把时间当作朋友》《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》等等。
前些天看到别人推荐学习写作的几本书,其中一本是《<华尔街日报>是如何讲故事的》。
听介绍非常好,当时我就很急不可耐的想要找这本书。
一时找不到,我就立即去网上下单买了纸质书。
我收到了快递来的书。几天后,我也在网上看到了这本书的电子版。
同时手持纸质书和电子版,不管站着、坐着、躺着都能看,哪怕是晚上关了灯也能看。 可结果是,我到现在也没把这本书看进去几页。
这已经成为我现在的一种状态了。
我把一本书翻看了一点,然后,发现别的“好书”推荐,我就会忍不住想要去微信读书找到它,把它加入“书架”。
如果微信读书上没有,我就会想去别的平台把它找到。
然后,放下之前读了一点的书,想要开始看这新的一本。
现在想想,这是我当下阅读当中的最大问题。
4.
其实,这个问题不仅是存在于学英语和阅读当中。
很多事情上,我都是太会见异思迁了。
我想起小时候听过的一个预言。一个小猴子,他下山一路上看到很多东西的新鲜,我捡起了芝麻,后来看到了玉米,于是又丢了芝麻去掰玉米。后来看到西瓜,又丢掉了玉米……
最后他什么也没有得到。两手空空。
这预言像极了我。
太过于真实。
生活中仍然不断的出现许许多多的干扰项。
网络上,也一直有很多看上去很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做。
写博客、写公众号,其实我也常常会有一些其他的的想法。我甚至想另外开一个公众号写点不一样的东西。我也想再弄个博客可以随时随地写140字的心情随笔,而不是每天要憋出一篇文章。
还有一些想法,越想越多了。。。
可能网上的选择有无限多。
最难的是,放下那许许多多的看似美好的想法,做好当下的这一件事。
我要做的是,学好这一个英语教程,每天写好这一篇文章, 一段时间里,尽量去读完一本书。
如果可以的话,每天再看一部电影。
以后,或许可以 再发展一个爱好。
但是,
只要完成一个,就好!
说起英语,以前看美剧不用看字幕的,现在……
想不通非技术类的东西也能退化这么快?
我也该好好学学了。
快点捡起来。
然后,经常看美剧、电影、听一些电台,这样既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影视节目,又能保持和提高英语水平。
我觉得学外语还是需要语言环境,周围人都讲中文,很难学好外语
电影,电视,电台,网络,也是一种语言环境。